“有人问鹰:你为什么到高空去教育你的孩子?鹰回答说:如果我贴着地面去教育他们,那它们长大了期货线上配资平台,哪有勇气去接近太阳呢?”
教育考察,本质上是对参访者的一种教育,也应该尽可能地考察一个地区具有 “绝对高度”的 “地标学校”。
因为这些学校往往因其独特的办学风格、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教育质量,而成为人们认识和记忆这个地方教育的重要标志。
“中国的城市化与美国的高科技,是21世纪世界的两大主题。”
近年来,来深圳考察的教育同仁越来越多。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还得从我国的 “四大城市群”说起。
展开剩余90%由于历史和时代的原因,我国已经形成了 “京津冀都市圈、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经济圈”,这些作为中国 “人口密度最大、经济最发达、文化最繁荣”的地区,在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力!
在中国四大城市群中,粤港澳大湾区的教育因其 “教育样态的多样性”,而成为有别于其它三个城市群的教育样本。
而观察大湾区教育,重要的是要观察 “双特——深圳经济特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教育,因为这两个地区的教育样态相对而言又更为特别。也许眼下去观察香港教育,行程上还是有些不太方便,所有深圳自然就成为观察大湾区教育的重要集散地。
“比起苍白无力的辩解,成绩才是硬道理。”
目前,大湾区教育正在向 “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和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但大湾区基础教育的教学水平到底如何?常常不得而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不少省市自治区在高考中都是自主命题、自主阅卷,所以很难比较各个地区的教学成绩。
近日,作为 “世界四大名校——哈佛、耶鲁、牛津和剑桥”之一的牛津大学发布了 2025年本科新生预录取 offer,使我们有了比较中国各个地区的国际化教学水平和成绩的一个视角。
据不完全统计,这次国内有79所学校共斩获了 165枚 offer。其中,上海斩获 69枚牛津 offer领跑全国;大湾区地区斩获 34枚牛津 offer名列全国第二,而且有 3所学校分列全国第 2、3、4名;北京地区则斩获 21枚牛津 offer紧随其后。
这样的成绩比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湾区学校国际化教学的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没有局外人,只有没有真正用心加入游戏的人。”
教育考察,也是一场游戏一场梦。
作为一名无数次应邀担任中国内地来深圳教育考察的 “活动导师”,下面为你推荐来深圳教育考察必打卡的 5所具有 “绝对高度”的 “地标学校”。
【打卡第一站】:深圳“教育名片”地标学校——深圳中学
学校简介:深圳中学创办于 1947年, 1983年获评深圳市唯一的省重点中学。
学校现任党委书记 朱华伟主持党委、学校全面工作。
作为以深圳这座城市名字命名的中学,深圳中学秉承 “追求卓越、敢为人先”的精神传统,紧随国家和深圳特区的前进步伐,围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在办学理念、师资队伍、课程改革、校园文化、国内高考、学科竞赛、国际教育、科创教育、艺体教育、劳动教育、社会实践、服务社会等方面做了大量探索和实践,成为深圳教育的窗口和文化名片。
深中有博士教师 100余人,清华、北大毕业的教师 150余人,哈佛、麻省理工、牛津、剑桥等海外顶尖名校毕业的教师 80余人,教授、特级教师、竞赛金牌教练、名班主任 30余人。
2024年,北大、清华录取 64人,国内排名前 30的大学录取人数几乎都是全省第一。
学校观察:(1)学校转型: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高中; (2)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早期发现、课程设计和师资队伍培养。
【打卡第二站】:深圳“教育名家”地标学校——深圳实验学校
学校简介:深圳实验学校创建于 1985年5月3日,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后由政府举办的首所公办学校。
学校现任党委书记 夏育华主持党委、学校全面工作,副书记、副校长 邓旭主持学校行政工作。
深圳实验学校恪守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基础的健全人格教育办学思想,遵循 “励精图治”的校训,秉承“深圳实验学校师生应有努力成为中华民族脊梁的追求”的价值取向,落实“人格健全、学业进步、特长明显、和谐发展”的育人目标,努力建设“四大高地”、引领“五个示范”,遵循“发展才是道理、课堂才是阵地、学生才是中心、服务才有尊严、合作才能共赢”的“五才”办学方略,以鲜明的办学特色、显著的教学质量和突出的办学业绩,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成为深圳基础教育的旗帜和窗口。
深圳实验学校创校校长 金式如,是中国教育学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报刊社、人民教育出版社等 6家单位于 2017年联合评选的全国 90名教育名家之一,是深圳唯一获此荣誉的教育人。
学校观察:(1)办学方略—— 发展才是道理,课堂才是阵地,学生才是中心,服务才有尊严,合作才能共赢; (2)弘扬教育家精神:创新,创业; (3)学生自主教育:自育,自学。
【打卡第三站】:深圳“集团化办学”和“艺术教育”地标学校——深圳高级中学
学校简介:深圳市高级中学,始建于 1997年,是国内最早全面使用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等教学手段的新型现代化学校。
学校现任党委书记 邵爱国主持党委、学校全面工作,副书记、校长 宋德意主持学校行政工作。
截止到 2023年9月,深圳市高级中学集团共 7大校区,涵盖小初高三个学段共 6所高中、 5所初中、 4所小学,跨越 5个行政区,是深圳市教育局直属学校中规模最大的教育集团。
学校从 “新发展理念”出发,构建了优质协同高效的集团教育生态系统,为中国基础教育贡献了 “深高模式”,《人民教育》 2021年第 18期对学校集体化办学和学校治理现代化进行了专门报道。
学校以学生舞蹈团、合唱团、交响乐团在国际、国内各项重大外事、庆典、比赛、展演等活动中,向世界展示深圳市学校艺术教育的文化精神与品质,为深圳教育增光添彩,被誉为 “深圳名片”。
学校观察:(1)集团化办学:用“新发展理念”构建集团化办学新格局,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2)课程建设:GLOBE教育课程、科技教育课程、艺术教育课程、国际教育课程、 3F特色课程体系。
【打卡第四站】:深圳“新教育实验”地标学校——宝安中学
学校简介:宝安中学成立于 1984年8月,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教席联席学校; 2007年10月以接近满分的成绩被评为首批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学校现任党委书记、校长 袁卫星主持党委、行政全面工作。
作为著名教育家 朱永新——“新教育实验”的主要传承人 ,袁卫星带领学校秉持“教育就是唤醒”的教育理念,开展“新生命教育”的实验,在创造一流教育质量和鲜明办学特色的基础上,研制生命教育专设课程指导纲要,开发小学至高中12个年级的生命教育专设课程,编写一套符合中国教育国情和儿童发展需要的生命教育专设课程教材,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使学生“健康生活”的核心素养培育落到了实处。
宝安中学 “新生命教育”的研究成果获 获2023年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这是深圳获得的最高奖励。
2024年12月29日,中国人民大学深圳论坛 2024首届教育家前海论坛在宝安中学(集团)高中部举行。
在论坛上,著名教育家、人大附中暨人大附中联合总校名誉校长 刘彭芝,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 施一公,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零一学院创始院长 郑泉水等专家,以及深圳中学党委书记 朱华伟、上海中学校长 冯志刚、人大附中校长 刘小惠、成都七中党委书记 易国栋、宝安中学党委书记、校长 袁卫星等书记校长莅临会议并进行主题发言,体现了宝安中学的影响力。
学校观察:(1)新生命教育:理论,实践; (2)教师专业发展:培养,使用; (3)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培育,推广。
【打卡第五站】:深圳“教育国际化”地标学校——深圳国际交流书院
深圳国际交流学院(简称:深国交)是 2003年经市教育局批准成立,首家经英国剑桥国际考评部正式授权的全日制创新型国际化教育机构。严格地讲,它还不能算是一般意义上的学校。
多年以来,深国交专注于发展英国剑桥国际考评部授权的国际普通高中证书 IGCSE和高级证书 A Level课程体系,已经形成一支高素质的教学、管理和服务团队。
深国交现有在校生约 1600名,专职教师 160多名,由执行院长 Neil Mobsby,行政副院长 黄海燕联袂领衔,其中资深外教约 70%。约 20名中方老师拥有国外硕士学位或曾长期出国进修,他们通过多年教学实践和参加剑桥大学考试院组织的国内外教学培训,已经成为我院各年级的教学骨干和学生素质教育的中坚力量。
深国交 A-Level考试成绩的合格率,大大超过英国同类学校。自 2008年起,剑桥国际考试中获表彰的成绩优秀的学生,蝉联中国区同类学校排名第一。
深国交前18届毕业生共计 3150人,其中: 1648人入读剑桥、牛津、帝国理工等英国名校; 1014人进入斯坦福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美国著名综合性大学; 154人选择香港大学等香港名校; 202人入读多伦多大学、麦吉尔大学、滑铁卢大学等加拿大顶级高校等全球知名大学。
在牛津大学发布的 2025年本科新生预录取 offer中,深国交斩获 8枚牛津 offer,名列全国第 2名。而在前若干年,深国交均列全国笫 1名!
【编辑、作者】
郭其俊大湾区校长研究院(香港)终身名誉院长,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服务中心培训中心特聘全国名校长及专家工作室主持人,著名特级教师,首批正高级教师,曾任南京市鼓楼区教育局副局长、南京市宁海中学校长、深圳市福田区教科院首任院长等职,是深圳市首位“百万年薪”公立高中校长和公立教科院院长。主持过多项国家级和省级课题研究,出版《一流教师教什么》《教师的绝活》《校长的必修课》《教育人物评传》《教育.人物.传奇》等五部专著,在各级报刊杂志和微信平台上独立公开发表文章两百余篇。作为特区教育人气百度指数最强F4,学术足迹遍布全国,主持会议、开设报告或讲座共1000余场。近几年来,因潜心研究校长发展,被誉为“中国当代校长评传第一人”。
注:文字和图片大部分都来源于网络
来源:现代与经典期货线上配资平台
发布于:江苏省